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探寻红色脉搏 致敬“八一”军魂——龙山社区“八一”南昌红色研学之旅侧记

发布日期:2025-08-07         浏览次数:

  “八一”军旗猎猎,赣江涛声不息。无锡市滨湖区荣巷街道龙山社区党委、关工委以一场跨越千里的“少年行”,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少年心中澎湃——27名社区青少年背起行囊,循着人民军队诞生的足迹,赴江西南昌开展第三期“龙山少年行”红色研学。

  黎明启程:把课堂搬进“军旗升起的地方”

  

  7月31日下午,高铁飞驰。车厢里,一本本《写给青少年的党史》代替了零食漫画,孩子们自发朗读起“南昌起义”章节。8月1日清晨,抵达南昌后的队伍径直奔向八一起义纪念馆。

  “这不是课本上的黑白照片,这是活的!”站在“石破天惊”雕塑前,讲解员按下按钮,枪声、号角声瞬间穿透时空。展厅里,贺龙用过的怀表停在凌晨2时——起义打响的时刻;朱德的手枪锈迹斑斑,却仍能想象“第一枪”的雷霆。AR眼镜里,起义军战士从浮雕中“走”出,带领少年们穿越1927年8月1日的硝烟。

  沉浸教学:让历史“开口说话”

  

  在“瑞金·追根溯源”数字沙盘前,孩子们亲手“指挥”工农革命军转移;在“井冈红旗”VR体验舱,他们“扛”起梭镖,走过黄洋界的羊肠小道。13岁的王一宸摘下VR设备时眼眶通红:“原来‘星星之火’是踩着血脚印走出来的。”

  纪念馆特别为研学团开设“红色密码”工作坊:用起义部队用过的“豪密”发报机,破译“河山统一”四字电文;在“军号嘹亮”体验区,吹响缴获的国民党军号,对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曲谱的演变。历史不再是玻璃柜里的标本,而成为可以触摸、可以对话的“同龄人”。

  薪火相传:把信仰写进青春宣言

  

  “如果我生在1927年,会像卢德铭一样19岁上战场吗?”返程的大巴上,一场特殊的“青春与信仰对话”悄然展开。唐钰茜小朋友说:“今天的和平就是我们将来的战场,科技强国、乡村振兴,都需要我们去冲锋!”

  夜幕降临时,孩子们用白天收集的纪念馆地砖拓印,集体创作了一幅《八一·新生》拓印画:从“第一枪”的火花蔓延成高铁、航天器、北斗卫星的轨迹。社区关工委负责人在活动总结中写道:“当少年们把‘请党放心’的誓言贴在画卷上,我们知道,这次研学成功了——他们找到了比游戏皮肤更酷的‘青春装备’。”

  红色基因,今日种下;强军梦想,明日绽放。正如研学手册封底的那句话:“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怎样,未来的军队便怎样。”龙山少年,正在路上。

  (滨湖区龙山社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