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老风采 » 正文

筑牢法治根基 护航青春成长

发布日期:2025-06-20         浏览次数:

  近日,无锡市江南中学师生走进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参与 “法院开放日” 活动。这场由中院关工委精心筹备的法治教育盛宴,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青少年的心灵,也让我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真切感受到国家、社会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深切关注。这份关怀,既彰显了司法的温度,也传递着育人的力量,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各界携手为青少年成长筑牢法治根基的社会责任担当。

  法治教育的 “打开方式”:从 “严肃说教” 到 “沉浸体验”

  当同学们踏入法院审判法庭,仰头凝视着庄严神圣的国徽时,我看到了他们眼中闪烁的敬畏之光。关工委华俭学副主任和杨昕蕾法官以 “法院工作日常” 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法律的 “神秘感”,让庄严的审判场所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法治课堂。这种 “沉浸式教育” 打破了传统德育的壁垒 ,使原本冰冷的法律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教条,而是通过参观、体验、问答等鲜活方式,真正在青少年心中 “落地生根”。

  当学生们坐上审判席,体验敲击法槌的瞬间时,一位男生红着脸说:“原来法官的座位这么高,感觉肩膀上压着很重的东西。” 这句稚嫩的感慨,正是法治教育最生动的注脚。法院关工委通过 “角色代入” 的设计,让青少年在体验中理解法律的庄重性与权威性,这种 “体验式认知” 远比千言万语的教育更具冲击力。

  法治温度的 “特殊表达”:从 “刚性约束” 到 “柔性守护”

  最触动我的,是未成年人圆桌法庭的 “去法庭化” 设计。没有高耸的审判台与泾渭分明的原被告席,环形的桌椅拉近了法官、检察官与未成年人的距离,既消解了未成年人对司法程序的畏惧与抵触,更传递出司法机关 “教育、感化、挽救” 的温度。杨法官介绍:“我们希望用平等的姿态倾听孩子的声音,让法律成为照亮迷途的光,而非冰冷的锁链。” 这种 “柔性司法” 理念,与学校德育中的 “赏识教育” 不谋而合,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非征服。

  在真实案例课堂环节,当同学们看到年轻人的网络犯罪庭审视频时,现场陷入沉默。法院关工委精心选取的网络诈骗、信息安全等案例,精准对接了未成年人的生活实际,让法治教育从 “远离生活” 走向 “贴近成长”。法院关工委正在积极推进的案例库建设,为学校德育提供了鲜活的 “教材”,让法治教育真正做到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协同育人的 “未来图景”:从 “单向输出” 到 “双向奔赴”

  走出法院时,一名学生抚摸着法院赠送的法治教育漫画书说:“原来法律不是管人的,是保护我们的。” 这句朴素的认知,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此次法院开放日活动,既是一次法治教育的 “示范课”,也是一场育人理念的 “启示录”。它让我们看到,当司法的严谨与教育的温度相遇,当法治的刚性与成长的柔性碰撞,便能激发出最动人的育人力量。

  作为学校关工委,我们深感与法院合作的必要性:一方面,法院拥有专业的司法资源和鲜活的案例,能为学校德育注入 “源头活水”;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可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实现 “沉浸式体验” 与 “常态化教育” 的有机结合。我们期待与法院关工委携手,打造具有无锡特色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品牌,让法治之光普照每一个成长角落。

  本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法治教育的 “另一种可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与司法机关携手同行,让法治成为青少年最坚实的盔甲、最明亮的灯塔,引领他们在时代浪潮中明辨是非、行稳致远,用法治之笔绘就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底色。(无锡市江南中学教育集团关工委秘书长 陈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