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动态 »宜兴市 » 正文

宜兴市青少年 “六个一”法治系列教育活动见实效

发布日期:2019-01-21         浏览次数: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积极预防是目标,教育引领是关键。自“五五”普法以来,宜兴市关爱工作团、市政法关工委在市委政法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根据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治本之策、工作重点,并组织“老政法”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中,不断实践,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创建了具有“一组合、两课堂、三结合、四集中”品牌特色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治本之策、“六个一”法治系列教育,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工作举措。

  编发一套组合法治宣传教育材料。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突出问题,以及诱发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因素,把握问题导向,编印引领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强化行为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的一套 “四合一”法治宣传教育材料,即一张《宜兴普法、青少年法治教育专刊》(八开版)报纸、铅印2万张;一课举办法治讲座宣讲稿、刻录成光盘300张;一本学法用法征文作品选编小册子、铅印4000本;一份供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复习用《百题法律知识问答》等,分发全市各地供开展“六个一”法治宣传教育使用。

  打造学校“主阵地”教育和社区法治延伸教育的两课堂。在开展“六个一”法治教育中,政法各关工委重视抓好学校“主阵地”教育,年内组织学校聘任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和“老政法”送法进学校,通过开展“警校共建”、“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以及结合学校开学、结业典礼等机会,举办法治讲座、报告会,组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进行法治教育活动180场次、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达3万多人次。在学校放暑假期间,市政法关工委和关爱工作团,继续组织31名“老政法”建立5个法治宣传教育小分队,依托公安七个地区派出所关工委、组织社区(村)民警参与,与全市309个社区(村)开展结对联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六个一”法治延伸教育386场次,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2万多人次。

  积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关爱服务三项融合一体。在深化“六个一”法治教育中,政法各关工委坚持为青少年服务的正确方向,把握德治与法治并举,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网络,组织“老政法”进学校、学校老师参与社区法治延伸教育,把学校课堂教育和社区实践教育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德法同行,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打造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引领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行为规模、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培育新时期一代新人,做一个家庭好孩子、学校好学生、社会好公民。

  组织开展四项集中教育活动。为了使“六个一”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取得预期实效,市关爱工作团、市政法关工委继续组织全市集中开展上好法治课、警示教育、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征文比赛等四项教育活动。一是以社区(村)为单位,由社区民警和“老政法”进入社区(村),通过举办法治讲座,组织中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上好法治教育课,对全市2万多名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二是组织全市26个社区(村)的700多名中小学生到市看守所和市法院少年法庭,通过听青少年犯现身说法和旁听对青少年犯“庭审”,接受警示教育;三是组织三期由街道、集镇和中专学校600多名学生组成18个代表队参加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对获得一、二、三名代表队和参赛选手,发给奖牌、荣誉证书和奖金;四是组织开展学法用法征文比赛活动,由社区(村)推荐,镇(街道)评选优秀征文上报,全市共收到优秀征文79篇,经市评审小组评定:获一等奖11篇、二等奖24篇、三等奖44篇,发通报和荣誉证书和奖金进行表彰奖励。

  法治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灵。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六个一”法治系列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一是参加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的参与率大为提高,据宜城街道所属32个社区辖区内共有小学五年级以上中小学生4555名,暑期中参加“六个一”法治系列教育活动的占89.4%,经重点考查组织18个社区的874名中小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测试,平均得分91.4分,得满分的占80%,最低分在80分以上,学法知法,基本上达到“入耳、入脑”的要求。二是14-25岁的青少年犯罪率大为下降。据市法院统计,年内共判处14-25岁人犯114名,比去年157名下降27.4%,比“五五”普法初期下降51.4%。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39人,比去年41人下降4.9%,比“五五”普法初期212人下降81.6%。三是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的创建率大为提升。全市共有309个社区(村),2018年创建成“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300个、达标率为97.1%,比去年96.1%又提升1%。比“五五”普法初期达标率76.2%提升20.9%。(宜兴      周纯林)